侯逸凡:江苏兴化人,1994年出生。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中国女子国际象棋队队员。2010年获得世界女子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棋后。2017年12月,荣获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德奖学金。

 棋后+学霸 

中国体坛有不少学霸,侯逸凡尤其厉害。2017年12月,全球最难申请奖学金——罗德奖学金公布2017年中国四位罗德学者,23岁的她赫然在列,成为罗德学者后,侯逸凡将入读牛津大学。

而前一年,刚22岁的侯逸凡已经四度加冕世界棋后桂冠,在国际象棋历史上书写下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兼顾“棋后”+“学霸”双重身份,侯逸凡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耽误,但她不喜欢被称为天才。“我可以把它当作一种鞭策,一种鼓励。这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它只是你的一个代号,或许是别人称呼你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国际象棋,天赋是一方面,但是‘天才’有点过于夸大了,最主要的还是训练度、机遇以及一定的运气。所有的因素综合起来,切合到一个点上,才能够变成今天的我。

 学棋之路,顺利得父母没机会后悔 

1994年,侯逸凡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市。5岁那年,一次跟小伙伴们玩耍时,看到大一点的小朋友们玩跳棋,她新奇地问:“这是什么呀?教教我玩吧。”令人惊讶的是,侯逸凡很快就学会了,并将大孩子全部打败。

“我真正意义上学的棋就是国际象棋,跳棋是在那之前小朋友们之间的玩耍。”回忆起与国际象棋结缘,侯逸凡这么说。

读书还是下棋,恐怕很多棋童家长都纠结过的问题?但侯逸凡的父母却没有苦恼。“因为她一直太顺利了,根本没有让我们动摇或者后悔的机会。”

5岁开始接触国际象棋的侯逸凡,学了一年就拿到所在年龄组全国少儿冠军,两年以后,她在家乡兴化已经难寻对手。7岁那年,为了投奔名师童渊铭,父母将女儿送到齐鲁棋院。“当时想反正只是小学阶段,出去尝试尝试,不行就回来上学,影响不大。”

没想到的是,侯逸凡根本不需要“回头路”:仅仅用了两年,她就进入国家队,从此一路开挂……

其父坦言:“如果当中遇到稍微大一点挫折,我们应该也不会这么坚定。但后来她真的很爱国际象棋,自己又非常努力勤奋,一直处于上升曲线,我们也就很坚定地跟她一起坚持下来。

 坚持学业,为领略不同风景 

为了追逐职业棋手之梦,很多棋童早早放弃学业,但侯逸凡却不愿意彻底放手。虽然下棋占据她很大一部分生活,但她仍会留出时间学习,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去上课。2012年,18岁的侯逸凡就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入学北大,侯逸凡开始了与棋手截然不同的大学生活。选择国际关系专业,其中重要原因是“世界犹如一盘大棋局,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博弈与国际象棋的许多道理具有一定相通性”,她希望能在两套知识体系交汇碰撞中,收获不一样的思想火花。

和很多运动员退役后才进大学“混文凭”不同,侯逸凡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业,甚至比赛时也不忘兼顾。参赛让她周游列国,可以见识各地风土人情,这成了她专业学习的有利条件。每次出国比赛前,侯逸凡都会预先了解当地政治和历史背景,不再只停留在单纯的旅游观光层面。

侯逸凡不像其他同年龄棋手,她承认自己和同龄人个性有根本差异:“其他棋手在国际象棋之外基本抛弃了世界,但是我选择拥抱它。”即使在旅行和比赛期间,侯逸凡依然继续读书和学习,包括自然科学、政治学和商业领域。对于她来说,国际象棋是进入更广阔世界的窗户。

(本文转自:凤凰传媒出版集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