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俄罗斯是个了不起的国家,此次到访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然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国家。它没有美国的发达与繁华,也不同于欧洲的古朴典雅,没有什么高楼大夏,甚至还经常能看到一排排直排的烟囱,街上既有众多顶级豪车也随处可见开了30多年的老爷车,彰显了世界上最大国土国家的包容与积淀,所见皆融合了贵族的气息与这个民族的刚毅,耐人寻味也令人敬仰,没有刻意的风格,却恰好形成了俄罗斯独一无二的风情。
此行我们20人慕名前来,考察学习有国际象棋王国美誉的俄罗斯国际象棋界,还未正式开始拜访就先被这个国家的风情所迷住。中国国际象棋赴俄友好访问团成员合影
俄罗斯专制君主用过的原品
毛主席送给苏联医生的象牙雕刻而成的国际象棋
苏联宇航员带去太空在“联盟9号”宇宙飞船内用来天地对抗的特制国际象棋
当年关押在集中营的国际象棋爱好者用铁丝扭成的棋盘棋子
列为年度世界十大新闻的“两卡之战”用的棋桌和棋具
列宁格勒被封锁时期纸板粘成的小立方体棋子
杨旭辉老师与俄罗斯棋协秘书长合影并为小兵俱乐部赠书
俄罗斯棋协秘书长给小兵俱乐部的题词“祝愿取得新的胜利”
中国人总是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把从湖南带来的湘绣赠送给了俄罗斯棋协。


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和我十分敬重和佩服的黄民驹老师还有聚旗教育的文清兄和王杰弟一道拜会培养了30多名特级大师,近10位世界青年冠军的功勋教练马克.特沃列茨基的家人(大师今年上半年已经辞世)。马克.特沃列茨基(右)
马克.特沃列茨基(1947-2017),前苏联棋手,等级分在世界排名30多位时毅然转为专业教练,成为最著名的国际象棋教练,在棋手技艺提升和健康人格并重方面颇有建树。
再次感受到黄老师的学识以及他对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的了解和推崇,黄老师将自己翻译成中文的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所著《未来冠军丛书》送给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的儿子并介绍了这套书帮助了很多中国棋手,他很是激动也很高兴父亲的书能够在中国得到认可,也感恩黄老师的孜孜笔耕。黄老师与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的儿子合影
黄老师翻译的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的书籍
拜访中满是感动,正如国际棋联的口号“我们都是一家人”,事后双方愉快、顺利的就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所著书籍中文版权签署了协议,也圆满达成了此站的目标。
就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所著书籍中文版权签署协议
杨旭辉老师与马克.特沃列茨基前辈的儿子合影
四、拜访俄罗斯国际象棋学校
一听名字,我就肃然起劲,能用这样的名字的学校绝不一般,果不其然,一去就发现氛围不一样,休息区要上课或是已下课的孩子和那些家长们或是对弈或是讨论棋局,好不热烈,既自由又井然。去教室一看,正好是王牌教练来自秘鲁的特级大师在上课。学员年龄在11-15岁,据这个自己等级分并不高却带出了10个特级大师的秘鲁教练介绍,这些孩子目前是在俄罗斯年龄段排名靠前的棋手,里面将来一定会出特级大师。
学员年龄在11-15岁,据这个自己等级分并不高却带出了10个特级大师的秘鲁教练介绍,这些孩子目前是在俄罗斯年龄段排名靠前的棋手,里面将来一定会出特级大师。
我们一行十几人的到来,孩子们并没有分散太多注意力,只是礼节性的打个招呼后就各自继续棋局的分析,这种专注力和沉静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一行人。
杨旭辉老师将从湖南带去的湘绣赠与俄罗斯国象学校

我脱离了导游的大部队,一个人在墓地狂奔搜寻,一排又一排,一列又一列,走遍了,不,跑遍了大半个墓园,不知道走过了多少墓碑,直到导游已经发出了集合离开的指令,我依然心有不甘,狂奔的做着最后的努力,朝着墓园西南角飞去,1911–1995,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那一刻我确信我的内心有温热的涌动,我大声呼唤同伴……给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前辈克献了花、鞠了躬、许了愿。一路跑回车上,第一次团队活动迟到,导游还不高兴了,但我们全然不顾:)
这一次的经历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趣帮、在小兵把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前辈的“科学训练法”落到实处,也坚定自己一定要为“科学训练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恩一路欢乐同行的兄弟姐妹们:刘文明、王继领、刘文清、黄民驹、廖陵儿、袁盛博、李建凤、刘月清、刘品缘、张伶俐、王艳梅、王杰、梁红岩、许军、刁凤君、李爱莲、李昂、杨旭辉、陈暘、孟祥柱。因为有你们旅途愉快而又充盈。感恩你们!也永远祝福你们!
感恩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对我们此次俄罗斯之行的支持,尤其是田红卫主任亲自多次和俄罗斯方面联系为此次访问顺利奠定了基础。
每一张照片就是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将远珍藏于心,铭记于心。再次感恩所有人!俄罗斯之行已然结束,但我们的国际象棋之路,对“科学训练法”的研究之路,又迈上了新的征程!
文章转载仅用于非赢利性学术交流与讨论,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或修改相关内容。
转载文章,作者:杨旭辉,出处: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