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19日,有幸与国际象棋国际大师林塔相见畅谈。他开玩笑地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2年,在荷兰格罗宁根举行的国际象棋和谐公开赛上,我十分轻松地切割了对手。一位荷兰棋迷见我深藏若虚,不露锋芒,便好奇的问我“你是否是老庄哲学的继承者?”我笑着回答:“老庄的书我读过,但不是继承者,用老庄的思想来下棋,我还真不会。”
林塔说,“不知咋地,人们总是喜欢从‘儒释道’这方面去想我,这也许与我的名字中有‘塔’有关吧。”林塔出生于1963年,排名当叫林洋。这年上海正值发大水,他父母怕水太多,会把他冲垮,于是将他的“洋”字改为“塔”,一来塔在山上,少有大水;二来佛祖保佑,更安全。
林塔下棋之所以要比几位哥哥棋高一着,一个主要原因便是他像林峰一样善于著作,且喜欢从心理上到理论上予以研究。他认为国际象棋对局无非是胜与和、和与输的三种结果,这样,下棋在三岔路口选择道路的心理素质便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它不外乎有两种选择,其一,有人喜采取顺其自然的思路,绝不勉强。一切顺棋势下棋,能赢尽力赢,哪怕耗时较长,再困难也要赢;但有和棋趋势时,即使等级较差,也不违背自然规律,选择和棋,如前苏联冠军棋手卡尔波夫便是。其二则是选择进攻性较强战法,宁可冒险一搏也得攻。林塔原则上是选择后者,他相信自己有悬崖上搏斗的能力,凭自己强劲的气势和咄咄逼人的压力,在胜和和的博弈中勇往直前。林塔说:“我也不是一味地莽冲,有时也会玩些小智慧来赢对方的。在1990年的世界个人赛区和澳大利亚罗杰斯的比赛对弈中,我便用‘故作镇静’战术,击败了罗杰斯的。”1990年的3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林塔和罗杰斯对弈。那时,罗杰斯的积分排名已处于相当有利的形势,他又执白棋,只要守一盘和棋就可以出线。林塔执黑棋并不想与他拼搏,罗杰斯很诧异。因为在赛前准备中,他总认为林塔要背水一战,把局面搞乱,从中浑水摸鱼。可林塔偏不与他硬拼,而采用“故作镇定”之法与他周旋,迷惑他,使罗杰斯在胜与和之间把握不定,这样他陷入了矛盾之中:想胜,感到和棋就可以出线;想和,形势对他有利,他是特级大师,级别比林塔高上一级,冲动之下自然要赢,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烦神攻心,把握不定,他竟然屡屡失误,一失误怕输的感觉就上来了。此时,置死地而后生的林塔抓住了机会,幸运地拿下了这局。林塔说:“这一‘兵临城下、摇扇抚琴’的孔明的空城计倒也奏效,搅乱了罗杰斯的军心,这也许就是中国‘儒释道’智慧的集中释放。当然像这样攻心为上的计谋,在国际象棋上是不可多用的。”
林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会国际象棋,还会围棋,他著书立说办网站,偶尔也与电脑对弈,他兼任《棋牌周刊》记者,有时还会当一下国际象棋电视节目主持人,有滋有味,活得滋润。
自2008年始,他来了个大转身,挂帅当了上海国际跳棋的总教头。这一举动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原来2009年,全国要举行中国首届智运会,国际跳棋是正式比赛项目,需要有人来勇挑重担。面对人员杂、场地散、时间短、经费缺乏的困境,林塔临危受命担当起这个重任。他下宝山、闵行、浦东,去剑桥学院、大宁国际茶城,到机关、银行物色人才。他迅速引进了北京队的刘沛……短短四个月,他组建的国际跳棋,首次出征在武汉的全国大赛,夺得了一个团体第一、两块个人金牌的好成绩,为上海争了光。
有人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此话不错,但如若错失了好时机和买主,金子也会黯然失色而跌价。不是吗,林塔错失了许多好时机,使他未能走向他人生的顶峰,这不免令人有些遗憾。但我十分欣赏林塔的名言:“做一个棋界名流,不一定要做达官贵人。我是个清流,绝不随波逐流,下好棋,带好队才是我的本职。”此话说到许多人的心坎里,我就是和林塔共勉的一个。文章转载仅用于非赢利性学术交流与讨论,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或修改相关内容。本文转自上海国际象棋小世界公众号
